当前位置: 澳门威尼斯人官网,澳门威尼斯赌场>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国际消费目的地

同绘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文旅画卷 川渝世界级美景渐次铺展

发布时间:2024-11-13 16:46
发布时间:2024-11-13 16:4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2023年10月1日,渝中区,众多游客在十八梯观光游玩。首席记者 龙帆 实习生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西华师范大学团队来渝,对梁平赤牛城关子门进行考古调查。(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供图)

在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大活动现场,沈铁梅、陈智林等川渝两地川剧人同台演出。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6月16日,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巨型雕塑《父亲》前人潮涌动。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2021年4月5日,渝中区,话剧《雾重庆》(重话2021)在抗建堂首演。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夜色阑珊、万家灯火、灿若星辰;跨江大桥、凌空飞架、气势恢宏……”11月12日,上海游客张予曦和朋友飞抵成都,中午打卡了“玉林路的尽头”,然后乘上高铁,1个小时后到达重庆。傍晚,她们便坐在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取景地鹅岭二厂的一间咖啡屋里,欣赏着这座山水都市的夜景,感叹不已。

一趟旅程,川渝同游,不是张予曦的新发现,去年就已有超1亿人次选择这种方式。它已然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最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之一。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川渝两地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川渝两地勠力合作,在文化旅游的多个领域中,不断打造和推出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标志性品牌,让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在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风采交织共鸣中,以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身姿,款款走来!

旅游篇

共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时光穿越千年,古道连接巴蜀。始于汉、成形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的成渝古驿道,串联起川渝的云和月。9月20日,以“成渝古道 行迹千年”为主题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渝古道旅游线路”发布会在渝举行。

发布会上,一个个人文景点串联拼接出一幅巴蜀文旅美景,“行走在古道芳华之上,去收集千年古道的文化记忆、探寻千年古道的历史遗存、寻觅千年古道的‘新走法’……”如此这般诗意描述的旅游线路产品,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游客的关注和购买。

近年来,川渝两地全力推动文旅一体化发展,共同发起成立川渝文旅企业联盟、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巴蜀世界遗产联盟等专业化文旅合作联盟36个,签订合作协议88份。

联动开展“川渝一家亲——景区惠民游”“巴山蜀水迎新春”“旅游中国看巴蜀”等活动,实施“百万门票互送”“门票买一送一”等惠民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两地文旅消费。联合推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十大主题游产品,共同培育“宽洪大量”“资足常乐”“点石成金”等跨省市品牌组合,共绘“最成都”“最重庆”的城市人文画卷。如今,川渝两地已互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每年互访游客超过1亿人次。

下一步,川渝两地将携手共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协同提升两大热门旅游城市能级;大力提升入境旅游,拓展两地互游规模;围绕“核心景区+精品线路”,培育山水都市、壮美三峡、遗产探秘等精品旅游线路20条以上,丰富消费业态场景,放大川渝文旅整体效应。

文博篇

共探巴蜀文明进程

“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这句在史料中存续了近两千年的文字,是巴蜀文明同根同源的最好诠释。携手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成为川渝两地加快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一项重要内容。

2020年,川渝文旅部门签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将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巴蜀考古、石窟文物保护展示等11个方面联动协作,一起奏好“文物曲”,共同唱好“双城记”。

11月12日,一件件近年来在重庆发掘出土的文物,正在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内打包等待装车,它们将在11月底前往成都“出差”,与四川近年来出土的文物共同亮相,携手展示巴蜀文明进程的煌煌篇章。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巴蜀文旅走廊建设之路上,两地愈发密切的交流合作为川渝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力量。

5月18日,在四川广安市博物馆内,“乐在山水 同声共舞——川渝地区乐舞文物展”拉开大幕,这场展览集合川渝两地36家文博单位,以142件文物勾勒出自周代至现代三千余年间川渝两地乐舞文化的灿烂画卷。而这正是由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12家川渝两地博物馆共同倡议发起的“川渝博物馆联盟”联手奉献给观众们的一份巴蜀文明大礼。

重庆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川渝两地还将共同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建立共享的革命文物资源数据库,合作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共同开展石窟文物保护展示,联合实施石窟寺及石刻文物保护利用,加强重庆大足石刻、四川安岳石刻等重点石窟文物的研究交流,提升两地石质文物保护、研究、修复水平。

川剧篇

携手实现新时代的振兴

川剧的味道,川渝人民最知道。作为川渝两地最具辨识度的文化名片,川剧发展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川渝两地川剧人一直在交流、探索。以联合举办川剧节为代表的一系列举措,就是其中重要实践。

2022年,川剧节首次走出四川,落地重庆。这届川剧节以“唱响艺术双城记,共谱川剧新华章”为主题,汇聚了以沈铁梅、陈智林为代表的12位川渝两地梅花奖演员以及数十位青年新秀,《李亚仙》《草鞋县令》等剧目轮番上演,美不胜收。在两地多个地标同时上演的川剧广场舞《弄丑弄弄壮共壮》更在社交平台出圈,名动全国。

2024年,第六届川剧节回归成都举办,川渝两地27家川剧院团、专业院校共演出41场33个精品力作;86位青年川剧演员在比赛中激烈竞技;“艺绘川剧”主题美术书法展集中展示170余件川渝优秀作品,吸引现场观众10万余人次。

“连续两届川剧节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川剧艺术在川渝两地共荣共生的大好局面。”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告诉记者,他在川剧节中看到的是两地川剧人同心同德、团结共荣的画面。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沈铁梅表示,川剧节让两地川剧互动加强,因为只有携手共进、同舟共济,才能进步,才能让川剧艺术真正实现新时代的振兴。

不仅如此,两地川剧人一直在探索着深度合作。文华大奖剧目《江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剧由沈铁梅领衔的重庆市川剧院创排,总编导却由四川省川剧院老艺术家任庭芳担纲。对此任庭芳曾坦言:“交流起来,老戏的根扎稳了,川剧才能走得远。”

9月1日,《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与《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两项法案正式施行,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为川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沈铁梅表示,保护传承好川剧是川渝人民共同的期待,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

艺术篇

花萼相辉 同源同行

棣华增映,花萼相辉。

11月11日,“巴蜀新视界”——第三届川渝乡村振兴农民画联展(巡展)在九龙坡区文化馆举行,共展出川渝两地群众文化工作者、民间文艺家以及农民画家的作品60件。

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川渝两地农民朋友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生活、新风貌,以及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吸引众多观众前往参观。

本次联展正是川渝深化落实川渝两地文旅战略合作协议、协同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艺术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钩沉美术史,川渝美术同源同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美协理事、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魏东表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川渝艺术家造就了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3次高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更是为两地艺术家搭建了更加宽广的舞台,美术交流更加频密、更加深入。

除了联手打造了一系列高规格、高水准的展览、写生采风、笔会研讨等活动外,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四川美术馆等50家川渝美术馆还发起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术馆联盟”,推动成渝地区艺术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梁平、长寿、垫江、达川、邻水等区(市、县)也成立了“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川渝美术家联盟”,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贡献文艺力量。

话剧篇

各取所长 “双城记”越唱越响亮

11月12日,重庆市话剧院员工萧钰早早来到魁星楼10楼上班。一年前,他从成都理工大学表演专业毕业,和老师同学们共同排演的毕业大戏《红楼梦》在重庆市话剧院拾楼戏剧空间上演。彼时,这个在成都求学的重庆崽儿不会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能回到家乡,从事戏剧教育工作。

2019年初,重庆市话剧院与成都理工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话剧院成了成都理工表演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话剧院排演的剧目也会到成都理工演出。

促成这种合作的,是成渝地区长久以来的话剧交往。2016年,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重庆市话剧团(现为重庆市话剧院)、成都艺术剧院在成都、重庆两地共同举办“川渝话剧双城记——2016年演出季”活动。为期60余天的活动中,成渝地区共推出近20部品种丰富、各具特色的作品,包括喜剧、音乐剧、悬疑剧、主旋律剧等,活动直接、间接受众逾3万人次。此后,“川渝话剧双城记”作为一个常态化的合作平台被保留延续下来。

重庆市话剧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张剑认为,成渝地区各取所长、互通互融,对戏剧人才的培养和戏剧市场的培育都起到积极作用。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鸿亮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如今的“成渝国际戏剧双城记”已经成为观众了解川渝两地优秀作品的交流平台和前沿阵地。

尽管两地合作已经日趋成熟,但成渝地区的专业院团始终在合作中总结、提炼,再进步,源源不断地助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张剑介绍,重庆市话剧院正与四川人艺共同创作一出剧目,目前已经完成了剧本创作。重庆市话剧院也已经与成都、重庆的多所高校达成合作,将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践、产教融合等多形式合作项目。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